鹊华秋色图 元 赵孟頫 纸本 设色
28.4x90.2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
在元代,他的才华,历受元世祖和元仁宗的宠遇和敬重,将其与李白和苏轼相比。
他工古文诗词,通音韵,精鉴赏。在书画方面造诣尤深,篆、隶、行、草,无一不精;山水、竹石、人马、花鸟,无所不能。
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像他这样具有多方面成就、影响深远的人物,实在是很罕见的。
他一直力主变革南宋院体格调,遥追五代、北宋法度,开创了元代新画风。
可以说,赵孟頫在山水画领域是当之无愧的,开一代先河的重要人物,他以师古风抵制南宋纤弱之气,极力反对当时“人人马远,个个夏圭”的相互抄袭之风。
鹊华秋色图,是赵孟頫于元贞元年(1295)回到故乡浙江,为好友周密所作的纸本水墨设色山水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卷画的是齐州(今山东济南)华不注山和鹊山的秋天景色。画中长汀层叠,渔舟出没,林木村舍互为掩映。
在构图上,赵孟頫采用平远法,把两座山分左右布局,均安排在远景位置。
两座山的形状,一呈尖三角形(华不注山),一呈半圆形(鹊山),两者遥遥相对,在刚柔对比中,更显得华不注山的险峻奇突。
他用写意笔法画山石树木,脱去精勾密皴之习,而参以董源笔意,树干只作简略的双钩,枝叶用墨点草草而成。
山峦用细密柔和的皴线画出山体的凹凸层次,然后用淡彩,水墨浑染,使之显得湿润融,草木华滋。
整幅画面赵孟頫创造性地将水墨山水与青绿山水融为一体。初看甚是平淡,实为追求一种朴拙、淡泊的意趣,极富笔墨趣味。
明董其昌评此画说“兼右丞、北苑二家画法”,元人赞其“一洗工气”。这都表现了赵孟頫师古而能自成体系的胆识和精湛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