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知道张学良是“少帅”,是军事将领和西安事变的主角。然而在戎马生涯之外,他还有着极为风雅的一面。
他一生收藏丰富,门类齐全,从晋唐五代到宋元明清的精品都有涉猎。他收藏的古代书画作品就有六百余件,其中包括不少稀世珍品。
张学良业余时间的一大乐事就是收藏古董,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他的收藏涉及古籍、文玩、书画、钱币等领域,上至晋唐五代宋元,下至明清精品,门类齐全,蔚为大观。
他曾在天津一家旧书店的旧纸堆中偶然发现一卷古画。虽然因为年代久远,画面上满是污垢,且没有署名,但张学良一眼就看出该画笔墨精湛,认定必是名家之作,于是重金购下。
后来经鉴定,这幅画竟然是“南宋四大家”之一的李唐难得一见的真迹,堪称国宝。
在他的收藏中,王献之的《舍内帖》、李昭道的《海市图》、董源的《山水卷》、郭熙的《寒林图》、宋徽宗的《敕书》等,都是稀世珍品。
王献之《舍内帖》局部
《舍内帖》是张学良一生收藏中价格最为昂贵,也最让他念念不忘、义愤难平的一件书画名迹。
据记载,张学良购得此帖时,书画商开价3万大洋。仅凭此帖,他就已是当时北方数一数二的收藏家。
然而,“九一八”事变之后,《舍内帖》与“定远斋”许多书画藏品均被日军将领盗走,抗日战争结束后又流入日本,成了张学良收藏生涯的一大遗憾。
这批曾经收藏于“奉天博物馆”中的书画藏品,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之前,被日伪人员抢劫一空,许多藏品后来流往日本。现藏日本横滨博物馆!
石涛是张学良最喜欢的画家之一,为了这一喜好他曾不惜重金买了很多石涛的“真迹”。然而这些“真迹”中也混迹着“造假大师”张大千“伪造”的赝品。
自知“受骗”后的张学良并没有生气,却被张大千以假乱真的精湛画工深深折服,两人开启了一段莫逆之交。
晚年时,张学良面临收藏品处置的问题。他的一些收藏赠送给了几位友人,有些书籍赠与了图书馆。
剩下的画作,张学良在立遗嘱时颇费思量:将这些宝贝留给子孙,不能体现其应有的价值,他也不愿留在台湾。
就在这时与他相交甚密的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部”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允诺张学良,可以在哥伦比亚大学内设专馆,收藏他的这些至宝。
最终,张学良将大部分重量级国宝无偿赠送给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并为藏馆亲笔题名为“毅荻书斋”。
除了书画,张学良也有钱币收藏。沈阳金融博物馆现在仍收藏着一枚“民国十八年东三省大写壹分铜币”。
这枚铜币虽然是面值仅为壹分的铜质辅币,但却是张学良主政东北时期诸多历史风云的珍贵实物见证。
除此之外,还有大半两、大型顺天元宝、元代五十两银元宝等等,不过目前没有具体的资料,仅为圈内传闻乃张学良遗存,消息存疑。
这些藏品,如同它们的主人一样,经历了辉煌、磨难和漂泊,最终成为了历史的无声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