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世间再无李叔同|让我们重温一代高僧的嘉言懿行
最新动态
世间再无李叔同|让我们重温一代高僧的嘉言懿行
2025-09-182

    李叔同(1880年-1942年),又名李息霜,谱名文涛,幼名成蹊,是中国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也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

以下是其详细简介 :

- 早年经历:1880年出生于天津,父亲李世珍是同治年间进士,后为津门巨富,五岁时父亲去世。他自幼受佛教熏染,7岁从仲兄启蒙,学习《百孝图》《左传》等,还师从赵幼梅学诗词、唐静岩学篆书及治印。1895年考入辅仁书院,因文章出众获“李双行”美称。1897年奉母命娶俞氏为妻,1898年因支持维新变法,为避祸迁居上海。


1896年,17岁的李叔同:在天津,手持船桨,神情青涩


- 离乡求学:1901年入南洋公学就读经济特科班,受教于蔡元培。1905年至1910年,前往日本东京上野美术专门学校学习西洋画和音乐,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位出国学习音乐绘画的知识分子。1906年,他在日本编辑出版了我国最早的一本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并与曾延年创立“春柳社”,1907年春柳社公演《茶花女遗事》,李叔同饰演女主角玛格丽特,大获好评。

1903年前后,李叔同饰京剧中黄天霸扮相:身着戏服,头戴凤冠,扮相英武

- 归国任教:1910年回国,先后在天津、上海任教,在《太平洋报》任音乐编辑。1913年担任浙江第一师范音乐美术教员,兼任南京高等师范的音乐美术教学工作,培养出丰子恺、刘质平、潘天寿等众多艺术人才。1915年,他为南京大学谱曲了历史上第一首校歌。

1916年,时任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美术教席的李叔同:手持折扇,面容温和,尽显文人气质

- 皈依佛门:1916年因对佛教兴趣渐浓,前往虎跑寺断食。1918年8月19日,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出家后,他深入研修律宗,著有《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南山律在家备览》等,被尊为重兴南山律宗第十一祖。1942年10月13日,李叔同在福建泉州开元寺逝世,临终留下“悲欣交集”四字。

1936年,弘一大师在厦门鼓浪屿:手持折扇,站在栏杆旁,身形消瘦


- 艺术成就:他是中国油画、广告画的先驱之一,其书法作品消尽火气,宁静淡泊。在音乐方面,创作了《送别》《南京大学校歌》《三宝歌》等经典曲目,还编辑出版了我国最早的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在戏剧领域,春柳社的演出开启了中国话剧的先河。

1941年农历十二月,弘一大师在泉州良友照相馆留影:身披袈裟,端坐于椅,面容清癯

- 佛学成就:弘一大师对佛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律宗的研究与弘扬上,他不畏艰难,深入研修戒律,著书说法,实践躬行,以“以华严为镜,四分律为行,导归净土为果”的思想体系,成为近世佛教界倍受尊敬的律宗大师。

- 1919年,弘一大师在杭州玉泉清莲寺留影:身着僧袍,双臂交叉,神态宁静

“世间再无李叔同”,这句感慨道尽了他一生的传奇与独特——既是对其“半世繁华半世僧”的人生轨迹的叹服,也是对他在艺术、佛学领域不可复制的成就的致敬。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