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该经卷内容为《无量寿观经》之一部分,现存第十观至第十六观。《无量寿观经》又名《无量寿经》、《观经》,系大乘佛教经典,佛教净土宗所依据的三部经典之一。译者畺良耶舍(383年-442年),西域人,南朝宋著名译经家,久居南京钟山道林精舍。据南朝梁释慧皎所著《高僧传》卷三“宋京师道林寺畺良耶舍”条下记载:畺良耶舍“性刚直寡嗜欲,善诵阿毗昙博涉律部,其余诸经多所该综。虽三藏兼明而以禅门专业……沙门僧含请译药王药上观及无量寿观,含即笔受,以此二经是转障之秘术。净土之洪因,故沉吟嗟味,流通宋国……后移憩江陵。元嘉十九年西游岷蜀,处处弘道禅学成群。后还卒于江陵,春秋六十矣”。
该件珍品纸质柔韧,经入潢处理,即以黄檗汁染色成深黄色,可防虫蛀,字迹工整、端秀,字体近似柳体,与上述敦煌卷子的特征,完全相合。国家有关部门专家鉴定认为该卷约书写于唐代中期。此卷尽管是局部,由于抄写年代距原译时间最近,唐人写经作为写本书代表作,流传千年至今,既是艺术珍品,更是珍贵的历史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