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
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
保存桌面
手机浏览
联系方式
会员中心
协会精选
行业聚焦
协会活动
技术前沿
公益活动
交流合作
企业走访
人物访谈
企业风采
协会信息
协会查询
数字科技
房地产
生活消费
高端制造
IT通信
互联网
企业服务
基础建设
零售批发
旅游餐饮
文化娱乐
艺术出版
食品饮料
消费电商
金融贸易
先进制造
生物医药
汽车工业
重型工业
民生服务
建筑建材
农林牧渔
水利水电
峰会活动
项目库
机构库
发现更多
方案
动态
招募会员
产品服务
搜索
高级搜索
首页
协会查询
首页概览
最新动态
单位介绍
联系方式
首页
>
最新动态
>
清代“指画”艺术的兴起
最新动态
清代“指画”艺术的兴起
2025-03-06
8
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就清代绘画艺术而言,它属于中国美术发展的衰落期,世俗化倾向尤为明显。然而,在这个美术发展的衰落期里,也出现了“四僧”“扬州八怪”等大家,更重要的是兴起了一种新的艺术样式——“指画”,并在清中期画坛上形成了一个独立的艺术流派——“指头画派”。
▌清代高其佩的“指画”和“指头画派”
指画又名指头画,为写意画的表现手法之一。作画时,用指甲、手掌、手指等部位蘸上水墨或色彩代笔作勾、点、皴、染,也可与毛笔混用,艺术风格偏于粗犷、古拙、奇崛。清代的指画既是清绘画艺术中一朵耀眼的奇葩,又是传统绘画艺术的一个新的分支。
在清代初中期,指画是一种普遍的艺术形式,如清代的王秋山、高其佩等皆能指画。关于指画的起源,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如有人认为起源于唐代的张璪,也有人认为始于清代康熙年间的高其佩,还有人认为始于清世祖顺治等。目前,多数学者都认为指画应始于清康熙年间的高其佩。
高其佩(1660~1734年),辽阳人,善指画,生长在官宦人家,隶汉军镶黄旗,官至刑部侍郎。《国朝画征录》曰:“高其佩,字韦之,号且园,辽阳人。善指头画,人物、花木、鱼龙、鸟兽,天姿超迈,奇情异趣,信手而得,四方重之。”他8岁就开始学画,尤以指画而著称于画史,存世的指画代表作有《高岗独立图》轴、《钟馗图》轴、《乞儿图》和《指画人物册》。
清 高其佩 《高岗独立图》轴 纸本水墨 70.9×38.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 高其佩 《乞儿图》 纸本水墨 90.5×45.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高氏始创指画,并使指画发展为一个独立的艺术流派——指头画派,对后世绘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沈柔坚主编的《中国美术辞典》说:“高其佩侄孙高秉著有《指头画说》。高其佩亲承弟子有甘怀园、赵成穆、李世倬等,之后,工指头画有特殊成绩的画家有萨克达(字介文,女),俞王廷、觉罗西密·杨阿、瑛室等。乾隆、嘉庆以后,兼工指画者益见增多。”除上述提到的高氏亲承弟子之外,还有朱伦瀚、傅雯等。其中,朱伦瀚、李世倬常为高氏的大幅指画代笔。甘士调,一字怀园,清代辽阳人,汉军籍,官中州都监。其传世作品如《指画芙蓉水禽图》轴,现藏辽宁省博物馆。《国朝画征录》载:“李世倬,字汉章……侍郎高其佩甥……其花鸟、果品各种写意,盖得诸舅氏之指墨,而易以笔,故能各名一家。”他的代表作有《岁朝图》轴。《国朝画征续录》载:“朱伦瀚,明宗室……善指头画,得其舅氏高且园法……喜作巨障。近日指点墨甚众,要以伦瀚为优。”朱氏的传世作品有《花鸟图》轴和《采芝图》轴等。
清 李世倬 《岁朝图》轴 纸本设色 104.5×46.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 高其佩 《秋柳图》轴 纸本设色 158.9×69.1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清“指画”艺术兴起的缘由
指画之所以能在清中期迅速兴起与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师承原因
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历代画家都很注重师承,如清初的“四王”就继承董其昌的衣钵,现代中国画名家李可染就是齐白石的学生。可以说,高氏的师承是其指画创作的直接原因,也是清代指头画派兴起的主要原因。
但是,高氏却自称其指画创作是“画从梦授,梦自心成”。其实不然。高氏的指画当始于其师吴韦的影响。杨仁恺先生考证曰:“承香港中文大学饶宗颐教授面告,高氏少孤由乃叔父抚养,在粤衙署内曾聘有一位西席先生名吴韦,字山带,号虎泉者,擅长指画,于康熙癸卯(1663年)之春作指画花卉图卷,必然对高氏有直接的启发之功。”可见高氏师承善指画创作的吴韦,并有亲承弟子朱伦瀚、李世倬等继承其指画艺术,逐渐形成了指头画派。
2.经济和市民喜好方面的原因
清代前期是经济迅速发展与繁荣时期,曾出现“康乾盛世”的局面,为指画的兴起奠定了经济基础。而收藏家是非常珍惜、重视高氏的指画作品的。
指画作品之所以能符合当时大众的审美情趣,笔者认为,主要有下面几个因素:首先,该派在题材上就体现了民间世俗化的倾向,作品自然能迎合大众市民的喜好。如高其佩就尤擅长画《钟馗图》,据美术资料的记述,高氏平生所作钟馗像有多种,如《钟馗怒容图》《钟馗变相画册》等。
清 高其佩 《怒容钟馗图》轴 纸本设色 148×67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按民间的说法,钟馗是赐福镇宅圣君,是中国民间俗神信仰中最为人们熟悉的门神。他具有捉鬼驱妖、安宅保太平等神力,如贴于门户是镇鬼辟邪的门神,悬在中堂是禳灾祛魅的灵符,出现于傩仪中是统鬼斩妖的猛将等。《指头画说》也谈到高氏每年端午节都要画钟馗图。同时,他所塑造的钟馗形象就是来自民间的传说。民间传说:“钟馗生得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相貌奇丑。”这样的钟馗形象,见于高氏的指画代表作《怒容钟馗图》轴。其次,作品的造型特点和审美观念也符合民间的审美趣味。一般来说,指头作画,点线飞动,形象塑造生动有趣,并且这个“趣”字明显带有民间世俗的趣味,风格偏于粗犷、古拙,若把指画与传统的文人画相比,两者就存在着明显的造型与审美趣位。一般来说,传统的文人画带有明显的士大夫审美观念,注重抒写胸中之“逸”气和表现画品与人品的关系,追求清淡蕴藉的审美观念、天人合一的境界,而指画却抛弃了士大夫清淡蕴藉的审美观念,以生拙快利来迎合市民喜好。
更重要的是,高氏的指画得到了官方的认可与赏识,如在雍正八年(1730年)高其佩得到清统治者的诏令,进入宫中的“如意馆”为宫廷内部作画,从而促进了指头画派的兴盛与发展。
清 高其佩 《花鸟图》册之六 纸本设色 27.9×62.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清 高其佩 《梧桐喜鹊图》轴 纸本设色 129×42.7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社会环境与艺术自身发展客观规律的原因
历史上汉人知识分子就对少数民族的统治抱有反抗之心,在清初就有过“反清复明”的斗争。此斗争不仅在思想、文化上有所反映,而且在艺术上也有所表现,如“四僧”“八怪”“指头画派”等,他们都是对清初统治者所标榜的以“四王”艺术为标准的反叛。指头画派中的画家大部分都是(汉军八旗)朝廷官员,如隶属于汉军镶黄旗的高其佩、汉军正黄旗的李世倬等。陈传席先生在其《中国绘画理论史》清代画论一章中说,清代画论的特点是“反法、守法和法我”。笔者认为,高氏一派的“指画”也应该属于“反法”这一范畴。当然这个“反法”只是针对“四王”或“清初六家”那种“摹古、公式化、程式化”的艺术创作而言的。因而,这种社会环境与时代背景也对指画的兴起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清 高其佩 《指画洛神图》 纸本设色 116×64厘米 广州美术学院藏
清 高其佩 《杂画册》之一 纸本水墨 26.2×32.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同时,指画的兴起也是艺术自身发展必然规律的体现。事实上,任何艺术都需要不断继承、发展及创新,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也不例外。例如,在宋宫廷绘画极盛时,画坛上就出现了有异于院体风格的文人画。高氏一派的指画是在继承传统国画用笔的技法(如皴、染)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属于传统中国画的一个分支。高秉在《指头画说》中也说:“万千法书无一字类同,指画面目亦如是矣。”
犹如苏轼开创文人画一样,高其佩所创指画同样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高氏的指画对中国美术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如“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李鱓、黄慎、高凤翰及现代画家潘天寿等,都深受其影响。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